为了赈灾需要,四通环境要把这么大的设备变小。用水告急浙江水处理企业救灾不忘创新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净水装置改装成“迷你版”
为了赈灾需要,四通环境要把这么大的设备变小。用水告急浙江水处理企业救灾不忘创新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净水装置改装成“迷你版”全套小型纯净水设备。
6月4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侯雄飞宣布,灾区已应急解决572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通过药剂消毒、送水、安装净水设备,临时解决211.65万人用水。
临时用水解困,浙江紧急调运矿泉水等物资,但灾区群众的长期用水怎么办?浙江水处理企业迅速反应,救急不忘创新:一套套代表着国内最先进水平的水处理装置,为适应赈灾需要临时改装后,从东海沿岸跨过大半个中国,运到灾区。
每天清晨,小傅都会被广播声吵醒要么是音乐,要么是用“椒盐”(指四川口音的普通话)播报的通知。
在闷热的帐篷里和3个同事挤了一夜,小傅的感觉还好。这个刚刚做爸爸的年轻人,虽然不能和女儿见面,但是他知道老婆孩子都安全,自己苦一点也没什么。
掀开帐篷望去,这个容纳了两千人的安置点内,帐篷人家早就起床。在一排简易的水龙头下,男女老少刷牙漱口,或者正在洗衣服。顺着水管找过去,是个集装箱,水,就是从这里来的。
集装箱里的机器,是一台大型净水装置,从灾区江河湖泊里抽上来的水,在这里经过超滤反渗透净化处理,每小时流出1吨,比桶装的纯净水质量还要高。
两个地方都有明显的标志,洗脸用的,贴着“非饮用水”,集装箱边上,写的是“可直接饮用”。早晚是用水的高峰,虽然是全自动化的机器,小傅他们还得紧盯着,怕出什么漏子。
如果不是这场大地震,小傅也许还在浙江湖州,他所在的是一家外资企业:陶氏旗下的浙江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5月16日,汶川人小傅飞回四川。5月18日,在余震不断的灾区,他成了一个漂亮女儿的爸爸。几天之后,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陶氏公司向灾区捐赠两台大型净水装置,需要志愿者前往灾区,负责安装调试。没有任何犹豫,他强烈要求参加。
陶氏的7位志愿者在接受了一天的应急救援培训后,第二天飞往成都,和小傅在灾区会合。5月30日上午,净水装置开始供水。
起初是没有干净的水喝,没有放心的水可以用,现在安了一个机器,写了“可直接饮用”,到底能不能喝?
渐渐地,盛水的人多起来,用上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器具他们对水的渴望,常人根本无法想像。
在安置点生活的6000位灾区群众,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天用纯净水。他们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其实这个装置生产出来的水,水质非常高,这两台机器,是在运往别处的路上紧急返回的
小傅至今还留在安县。他们要等到教会了当地人操作和使用净水装置,才会回来。
浙北的风很大,一阵阵地扑进四通环境公司的厂房,盖住了老潘的湖州话。这位热情的公司执行总裁,更像一个老工人,讲到设备,却又有科学家般的严谨。
继相隔不远的欧美环境公司向灾区援助两套净水装置后,“湖州水处理板块”中的企业也相继行动,在6月20日以前,向广元灾区无偿援助7套水处理设备,以期保障4万民众用水安全。
“为了这三套援助的设备,我们启用了一幢临时厂房。”老潘站在一个正在喷漆的钢架中间,一边比划一边说道。
在此之前,老潘带领一个团队,连续两个通宵攻关,硬是把平常用在热电厂和药厂的庞大净水装置,改到了只有1/5大小。这个“应急饮用水系统”专门为灾区用水改形设计,大概3米长,2米宽。“这样的话,就可以装在车上移动了,到哪里去都可以。”
外形改小了,技术可不含糊,应急饮用水项目可是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这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了,叫做超滤反渗透膜结合臭氧杀菌技术”,老潘很自信地说。按照设计要求,四通提供的三套净水装置,每套每天可以生产20-30吨优质饮用水,“1万多人用没问题”。
一切为了灾区考虑!老潘对自己的设计很得意:他在装置的出水口下面安了个抽屉,用来盛接洒出的水。“灾区缺水,有水了更要珍惜,也要防止浪费啊。”
5月29日23:00,大雨。经过5个小时艰难跋涉,绍兴兰海公司的小伙子们带着两套赶制出来的应急净水器,到达大渡河边的汉源。
在同一时间,汶川、青川、汉源、理县,50套兰海制造的应急净水器,也分发到帐篷医院、帐篷学校。
这50套净水器,是兰海环保公司董事长罗其海跑到水利部,争取来的生产任务。“水利部在全国一共指定了5家生产单位,绍兴兰海是浙江省惟一的一家。”
由于灾区群众人数多,安置点分散,水利部要求兰海生产出小型的便捷式可移动水处理设备。按照平时的进度,50台机器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但水利部的要求只有6天。“我们24小时开工,有的员工都累得流鼻血了!”
第一批刚在灾区突击安装完成,6月2日下午,四川阿坝州水利局负责人打来电线万套净水设备紧急增援。
“阿坝州有不少安置点在半山腰上,像之前生产的这些设备重量达800公斤,运送不方便。”罗其海说,兰海又请15位专家共同攻关,在短短5天时间内设计出了家用微型净水设备,“现在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
5公斤重的家用净水设备,是专门针对地震灾区生产出来的“迷你版”,“不用电,浑浊的水进入设备处理后,就能流出干净水来,水质达到普通自来水标准。”
在这场保障灾区人民安全用水的行动中,我们发现了不少浙江企业的身影,它们背后是有力的技术、市场支撑浙江是全国水处理中心,研发、生产水平都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环保产业的一部分,水处理行业创造的产值还没有被纳入统计范围,我们所能得到的,也只是个大概数字。
“浙江环保产业排名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从协会的会员单位来看,去年产值达到134亿元,水处理行业创造的产值保守估计有80亿元。”昨天,浙江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周广明介绍。
浙江饮水机行业协会秘书长应增禾说,浙江是我国饮水机主产区,占据70%的市场份额。协会的成员单位,目前年产量达到2800万台,年产值达到42亿元。他们通过援助灾区的方式,也来了次集体实力的展示。
无论是大型的水处理装置,还是迷你净水器,这些“浙江制造”,现在和未来,都始终不渝地在为数百万灾区人民提供安全、洁净、放心的水。